2月22日,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,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會上作了題為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》的講話。會上對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總體要求作了明確闡釋。
三年見成效!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有明確硬指標
會議指出,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,是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上,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責任和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務,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性機遇,是我省面對的重大挑戰。我們要牢固樹立“四個意識”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做到“四個服從”,進一步明確目標定位,突出亮點特色,走準發展路子。
會議還明確了我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的總的要求: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,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堅持新發展理念,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先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,著力抓住重大機遇,著力深化改革開放,著力培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,力爭一年全面起勢、三年初見成效、五年取得突破、十年塑成優勢,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,為全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積極貢獻。
用好綜合試驗區“金字招牌” 山東再造創新發展新優勢
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會上講話時指出,在科技革命面前“無問西東”,誰搶占了科技高地,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。只要山東積極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,用好綜合試驗區“金字招牌”,就能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重大跨越,不斷提高經濟創新力,再造山東創新發展新優勢。
會議指出,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,是提高山東經濟創新力的重大平臺。歷史告訴我們,世界科技革命、產業變革與區域經濟崛起息息相關,每一次科技革命,都改寫了世界經濟版圖和政治格局。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,其中一條清晰脈絡就是,科技一直是支撐經濟中心地位的強大力量。有的國家抓住這個機遇,一躍成為世界強國;有的國家與這樣的機遇失之交臂,不可避免地走進落日的輝煌。一個國家是這樣,一個省也是如此。
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、集聚迸發,正在引發產業分工重大調整,重塑地區競爭格局。兄弟省市紛紛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,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。比如,貴州省以大數據為引領,加快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,帶動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車;杭州市信息經濟增加值增速超過GDP 增速兩倍以上,對GDP 的貢獻率超過50%。實踐證明,在科技革命面前“無問西東”,誰搶占了科技高地,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。相比之下,我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。2016年,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.8%,分別比江蘇、浙江低7.7 和6.3個百分點,比近鄰河南還低1.1個百分點;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支出占比2.30%,分別比廣東、江蘇、浙江低0.22、0.32 和0.09個百分點;PCT(《專利合作條約》) 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.4萬件,山東只有1399件,僅為廣東的5.8%。這些數字,反映的是山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,警醒的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正從我們身邊悄然滑過。
大量事實表明,領先科技出現在哪里、高端人才流向哪里,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里。建設綜合試驗區,為我省有效吸納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創新要素,加快建設技術創新體系,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體制機制,提供了有利契機和重大平臺,有助于一攬子解決長期制約我省科技創新的重大瓶頸和現實難題。只要積極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,用好綜合試驗區“金字招牌”,就能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重大跨越,不斷提高經濟創新力,再造山東創新發展新優勢。
名詞解釋:無問西東
“無問西東”出自清華大學校歌歌詞“器識為先,文藝其從,立德立言,無問西東。”《左轉·襄公二十四年》記載穆叔與宣子討論什么是古人所說的“死而不朽”。穆叔認為,顯赫的家世不能成為不朽。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。”校歌此句抒發清華大學學子要在各自學科中作出不朽建樹的豪情。這里的“無問西東”當指立德立言要超出傳統的東西學之上,取得世界級的成果,即今天所講的“創世界一流”。
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
會議指出,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,是實現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。有了綜合試驗區這個戰略支點,山東完全有信心有條件率先做好新舊動能轉換這篇大文章。
會上指出,山東40年改革發展歷程,就是一個與機遇相會相知、緊緊牽手的過程。在一些重要歷史時期、關鍵節點, 勤勞智慧的山東人民搶抓機遇,加快發展,全省經濟總量連續跨上幾個大臺階,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。40年風雨歷程,40年滄海桑田,山東積累了向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進發的堅實物質技術基礎。剛剛過去的2017年,我省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統領經濟發展,取得重要成就,在消減前期形成問題、扣除不可比因素后,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萬億元,同比增長7.4%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0億元,同口徑增長6.6%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.2%和8.3%,又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,強調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黨的十九大指出,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,培育新增長點、形成新動能。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,是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務院批復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,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,也是國家給予的重大戰略支點,其覆蓋地域之廣、涉及領域之寬、探索要求之高、政策含金量之多,在山東改革發展的歷史上前所未有。歷史的機遇又一次向齊魯大地展開懷抱,又一次眷顧山東人民。
會議強調,我省地處我國南北交界地帶,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,既具有南方省份領先發展的優勢和基礎,也面臨北方地區轉型發展的難題和困惑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。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,給我一個支點,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。總書記、黨中央把建設綜合試驗區的重大任務交給山東,體現了對山東的關心厚愛,體現了對山東工作的大力支持。厚愛意味著責任,支持意味著擔當。
有了綜合試驗區這個戰略支點,山東完全有信心有條件率先做好新舊動能轉換這篇大文章。這樣,既可贏得自身發展主動,又能在優化我國南北發展格局中發揮關鍵性作用;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濤聲依舊,產業結構還是那張舊船票,就永遠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客船,對全國經濟增長、節能減排、區域協調發展等,都是一個大拖累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不僅關系當前,也關系長遠;不僅關系山東,也關系全國;不僅是經濟問題,也是政治問題。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,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責任感、使命感,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克難攻堅的頑強意志,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工作,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踏步向前。
從三個維度看山東嚴峻區域競爭,憋足一口氣,重塑輝煌
會議指出,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,是贏得山東區域競爭優勢的強力抓手。長期以來,山東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一直處于優勢地位,既是人家謀求合作的伙伴,又是人家努力追趕的目標。但浮云一別后,流水十年間。現在,山東在全國區域競爭大棋局中,已經不那么耀眼。產業結構不優,新動能成長不快,發展活力不足,經濟效益不高,拉低了山東的區域競爭優勢,從某種程度上講,山東陷入了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尷尬境地。
劉家義從“三個維度”分析了山東區域競爭環境。一是對標先進,山東與標兵的差距越來越大。經濟總量,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 年的約5860 億擴大到2017 年的1.72 萬億;與江蘇的差距由50 億擴大到1.32 萬億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,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;與江蘇的差距由約770億擴大到約2100億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現繼續擴大之勢。二是環視周邊,山東受相鄰區域發展的擠壓越來越重。向北,京津冀協同發展勢頭強勁,北京加快“瘦身提質”、天津加快“強身聚核”、河北加快“健身增效”,特別是雄安新區橫空出世,定位“千年大計、國家大事”,未來發展不可限量。向南,長江經濟帶生機勃勃,其龍頭上海建立了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,正全力申建自由貿易港,將引領長江經濟帶進入發展新階段,改變中國的經濟地理版圖。向西,中原經濟區異軍突起,隨著糧食生產核心區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、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、中原城市群、米字形高鐵網等重大建設蓬勃展開,區域發展地位猛升,特別是鄭州正從二線省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,近年來,我省一些地方到鄭州學習考察,無不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筆大崛起點贊,正所謂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”。三是放眼開放,山東參與國際合作的區位優勢越來越少。山東與日韓合作地理位置優越,長期是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一級。但近年來受地緣政治變化影響,山東省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不確定性增加,對外合作的海上大通道優勢發揮不出來。2017 年,山東省外貿依存度比全國低近10個百分點,與這種狀況密切相關。可以判斷,在我國“一帶一路”對外開放格局中,山東的沿海區位比較優勢正在迅速下降。
劉家義在會上強調,標兵漸行漸遠,追兵越來越近,發展形勢逼人,競爭態勢逼人,全省上下憋足一口氣、鉚足一股勁、希望山東重塑輝煌的呼聲逼人。“面對這樣的困境、這樣的壓力、這樣的期待,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于眼前的成績,沒有任何理由沉湎于過去的輝煌,更沒有任何理由自暴自棄、自怨自艾、自說自話。在座的每一位同志,都要有坐不住、等不起的緊迫感,都要有生于憂患、死于安樂的危機感,都要有勇于擔當、造福山東人民的使命感。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用好新舊動能轉換這個重大歷史性機遇,確保山東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!”
山東科技
2018年02月2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