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《全民創業行動計劃(2017-2020年)》,大力推進創業富民,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,打造“創業江蘇”品牌。通過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創業參與率、創業成功率、穩定經營率和帶動就業率,把江蘇建成全國領先、充滿活力的創業高地。
重點扶持六大創業群體
在推動全民創業行動中,大學生、農民、科研人員、城鎮失業人員、留學回國人員和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六大群體是重點群體,扶持政策也不相同。
引導大學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先進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自主創業。每年遴選500個省級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,支持大學生創業不少于2萬人,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4萬人。
支持農民就地就近創業,促進農村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大力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和鄉村旅游、特色鄉村經濟,拓展農民創業增收空間。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,提升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創業載體的孵化功能,引導農民工在農林產品加工、休閑觀光農業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創業。
鼓勵和支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在職創業、離崗創業,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事管理、薪酬激勵、科技成果轉化、創業股權激勵等政策。
對有創業意愿的失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、政策咨詢、創業指導等“一對一”服務,引導城鎮失業人員在家政服務、社區養老、商品零售等服務業創業。
扶持和促進留學回國人員轉化科技成果,優先支持在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、物流、信息、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創業。加強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園建設,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和科技創新促進功能,推動創新創業與國際接軌。
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干部、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,落實稅費減免、創業補貼、創業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。做好軍人退役社保關系轉移接續。
個貸最高額度不低于30萬元
對于初創人員來說,資金短缺是最大的瓶頸。《行動計劃》首次明確,達到規定條件的可以取消反擔保,鼓勵各地將個人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不低于30萬元,貸款期限延長到3年。
《行動計劃》還要求各設區市和縣(市)擔保基金總額2年內分別達到3000萬元和1000萬元,撬動創業擔保貸款規模基本達到擔保基金余額的5倍。將創業擔保貸款對象范圍擴大到創辦個體工商戶(含網絡創業)的在校大學生、城鄉勞動者。貸款貼息支持的創業項目不再區分微利和非微利,貸款利率不超過同期基礎利率上浮3個百分點。
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、就業困難人員(含殘疾人)、復員轉業退役軍人、高校畢業生(含大學生村官和留學歸國學生)、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和失業人員、返鄉創業農民工、網絡商戶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群體申請創業貸款的,省財政對貸款10萬元以內(含10萬元)的部分按規定據實貼息,市縣財政對貸款超出10萬元的部分按規定據實貼息。對其他群體,市縣自定支持方式,財政可按50%給予貼息。
創業失敗可獲最高萬元失業補貼
對首次成功創業的登記失業人員、就業困難人員、高校畢業生(含在校生)、復員轉業退役軍人、從事非農產業創業的返鄉農民工,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,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且正常申報納稅的,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。
支持電子商務創業,對已進行工商登記注冊并辦理《就業創業證》的網絡商戶從業人員,同等享受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。
創業失敗者首次列入政策扶持范圍。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對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起3年內的創業者,企業注銷后登記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6個月以上的,可按照納稅總額的50%、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從就業資金中給予一次性補貼,用于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。
按照計劃,到2020年底,江蘇省每年實現創業培訓10萬人,扶持成功自主創業12萬人,新登記注冊的初創企業戶數、吸納從業人員數年均增長10%以上,基本形成創業主體多元、創業層次提升、創業領域擴大、創業形式豐富的全民創業新格局。(黃紅芳)